发布者:三维推
2022-05-24 13:38:55
阅读: 1651
图片来源:采访者、网络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根治不断的情况,仿佛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拉锯战,在此影响下,不少行业开始走向下坡路,而设计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经济危机电影《大而不倒》海报部分
线下的局限,线上的难商谈 ,娱乐餐饮行业的大量倒闭导致项目需求减少,还要随时面临被隔离, 这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为此LOGO大师对疫情下的设计圈做了一次专题调研,采访了三十多个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服务企业和设计师,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当下这个行业的现状。
--佳简几何
疫情才到的那一年,我们都很慌乱,担心接下来的业务和工作对接问题。但是没想到,我们反而更加繁忙了,疫情的到来,让市场意识到了线上的重要性,对于设计的需求更盛,相较于其他更注重于线下的服务业来说,我们是幸运的。
反反复复的疫情,节省了通勤时间与无聊的会议,让我们有更多独立安静的时间去打磨项目,推敲细节。
面对因为疫情而催生出来的很多新的项目,也让我们设计师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设计责任感,通过设计为社会去奉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妙手回潮主理人、西安风林火山创始人 吝凯
裁员和活下去是我相信是今年的主旋律。一直觉得国际局势实事和宏观的时间对自己影响微乎其微,但这三年的血淋淋的实事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那就是:越互联的时代,大家彼此的联系和影响就越深刻,谁都不例外。
我自己倒觉得这个是一次生机或者叫做“洗牌”。类似物种的进化优胜劣汰。你不行就要“死掉”,改变不了世界的话,就要学会适应世界活下去要么死亡。
疫情才三年,任何公司战略的转型都停留在初期,与其说改变不如说是应对。尽可能规避被疫情限制的业态和行业探索这应该是所有人都在思考的。还有面对疫后经济的国家调控政策也需要关注。因为在疫情开始之前,还有个更深远的问题诞生了,中国的经济模式需要从底层改变。
我觉得唯一影响的也就是收入,甲方没钱了我们自然没钱了。在这个时候,个体或者小型企业生存几率或许还大一些。我一直觉得对设计圈冲击最大的从来不是疫情,而是快速变化的时代现象和百姓生活方式。
概念成熟技术不成熟,法律不成熟国情也不成熟。NFT年初就已经开始操作,发现国内的NFT被背离本质且被用来“骗钱”的手段。真正的NFT初心本质在国外。
再谈回数字化的一些事情,反而元宇宙的一个维度更适合线下的解决方式。(比如)沉浸式旅游,但需求层面和忠诚层面需要验证。总之,新的技术可以成为活下去的一条路,但不一定是活路。需要进一步观望。互联网没有与世界接轨的话,线上模式在国内必定会诞生阻力。
接手的项目最大变化就是没钱!!!!!哈哈哈,降设计费想尽一切办法弥补甲方和自己的缺陷和需求。
以目前状况,如果是从事设计行业,我更建议此时更适合“隐”。先看变化,蛰伏多学习和提高自己新技能。等环境变化进入末期再看。因为这个疫情之后的影响刚刚出在中期,末期还未来临。做好充足心理准备。这不是悲观心态,有很多迹象表明适应疫情之后的状态还需要时间的。
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我们的投入不像企业那样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反而我们新的思路结合互联网可能会给甲方带来新的突围。
除了妙手回潮,自己还在试验线下区域经济牵扯更密切的文创模式。当然疫情影响很大,但还是会说一句话,也是自己最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疫情总会过去吧!生活总会变好的吧!
--DAYCO邓伟聪
我团队里面的小伙伴都跟了我有上6、7年了,所以就算面对现在比较艰难的时间,我也不希望进行裁员,他们也能体谅和理解公司现阶段的情况,有难关希望大家一同渡过。
影响肯定是有的,毕竟除了疫情,其实整体经济环境变差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客户在用于推广传播的资金也会有所压缩,客户在开源节流那影响的肯定是我们这些做内容项输出的领域。另外有一点有影响是交流,无论哪个圈子,相互的交流也是行业内相互促进和学习的重要过程,疫情之下这类活动相对减少了好多,非常可惜。
我一直专注插画这个领域,其实早些年插画的使用已经往线上走,数字化运营一直在进行,疫情只是一个催化剂,个人认为“线上模式的开展”与“设计升值、出圈”两者互相促进的过程,自身的设计通过线上去传播,而设计本身也可以对线上模式进行加持。
(由于)一直专注插画和IP设计的领域,算是一个技术工作者,我一直在探索插画和IP如何赋能,将她们的价值最大化,在我看来,将自己设计的优势做出来也是一种开拓收益渠道的一种。
之前有提到疫情之下客户的财政收紧,虽然收紧,不过该做品牌和该做推广的还是要做,这些也得找设计行业去解决和消化,我觉得我们做设计的最大优势是人脑,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有人在就能解决事情。
--广州市乘果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吴文波
疫情期间没有进行过裁员,主要还能挺都希望能挺一挺。一方面希望开拓更多线上为主的业务,另一方面做好随时被封的准备,提升团队上线作业的效率。
传统的业务明显减少,例如地产、品牌、包装等,需求还是有的,但预算明显偏低啦。但也是一种新的机遇,让我们有时间可以在IP、短视频、新媒体方面可以有些新的尝试。
数字化肯定是一个趋势,只是疫情加速了它的发展而已,设计升值是需求决定的,能否出圈在于内容。
更多考虑客户的处境,考虑项目的实效性,希望能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非常时期,相互理解,共渡难关。
传统的业务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目前我们的IP项目在联名合作、版权授权、NFT等领域有些新的尝试。
设计行业是“软实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创意,是可以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会(进行数字化经营)吧,简单便捷又能提升效率,何乐而不为。
--宅系生物工作室
在前年,更多考虑到疫情带来的成本问题,所以毅然退出一线城市,带着工作室回到家乡潮汕揭阳这个三线小城市,作为一家专注IP形象领域的专业设计工作室,在这里无疑会面临着人才流失以及“新血液”得不到补充的问题,从“零”开始,培养本土设计师,成为工作室的重点。
得益于对作品的精益求精态度,即便蜗居一地,仍能通过各个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地客户达成沟通合作,这也是设计圈不同于大部分行业的一点优势,通过网络即可与外界互通有无,不过多受到地域限制。
疫情这几年既是对工作室的挑战,也是一次完成蜕化,褪去地域限制的机遇,相信这也将会是更多,如宅系生物工作室这类小规模专业工作室公司的发展选择之一,回到各自家乡寻求机遇,在家乡建设发展。
有预感,在未来,逐步与线上融合转型将会成为大部分小企业的选择之一,数字化经营将会成为一项设计圈常态。
--首席视觉官
据我观察,疫情对设计圈最大的影响就是公司业绩的增长。很多业务,因为无法跟客户见面聊,导致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疫情,导致客户这段时间发展不佳,从而影响了设计公司的业绩。以前好多合作的老客户,今年都没有相关设计预算,新品设计和发布也推后了。
我觉得与其想着开拓更多的收益渠道,还不如想着怎么活下去。在大家都很艰难的时候,你能比别人晚死,那未来发展的可能就更大。
--问题不大品牌设计CEO 福岛一生(现居上海)
我在创立工作室的最初,就希望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顺畅地推进工作,所以我们团队的规模不会很大,也很早就适应了远程工作的方式。如果公司太大的话,灵活工作的方式执行起来就会有一定难度。
线上模式可以帮助完成设计的工作。但设计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所以线上模式还需搭配线下会面、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不能单一脱离线下而行。
设计或广告业务,与经济状况的关联度较高 ,很容易受其影响。但同时,平面设计可以仅通过线上的形式来完成,并且效率不受影响。如果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的话,就可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迪亚拓品牌设计
疫情期间公司暂时还没裁员,但是也是在苦苦支撑。 之前大家都以为疫情很快会过去,但目前来看得做好与疫情长期伴生的准备了,比如开源节流,多做线上的宣传,做一些与疫情相关的内容的设计和产品,做好线上沟通、提案的细节工作。
疫情对设计圈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客户群体也因疫情受到了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也受到了间接影响。客户变得保守了,我们的业务也就随之变少。
接手的项目更多的偏线上了,而且因为疫情影响大家都不容易,项目的费用也会比之前低很多,由于多半都是线上沟通,所以会存在项目沟通没有很清晰透彻导致的设计内容存在偏差问题。
会(开拓更多的收益渠道)的,得挖掘更多的收益渠道,虽然很难,因为大家都在这么想。
相对其它行业的优势就是设计公司、工作室是轻资产,人员也灵活,70%的项目可以在线上就能很好完成。
--亚丁设计
对于我这样微小规模的设计工作室,倒不致于裁员了。
项目确实明显减少了,也有更多空出来的时间了,索性用来提升专业能力,复盘历史项目,反思之前的错误,也在着手做一些自己的原创内容。
业务直线下降, 线上模式的开展让设计不再奢侈而是更普及 。
尾款回不来,有出现项目做一半直接叫停,基本都是线上对接。 或许可以做作自己的文创
--超级男孩数字藏品设计师 奇果(QIGOR TOY主理人)
自疫情起,我面对了很多问题,工厂的停工、潮玩展的取消,直接让我的潮玩停滞不前,那段时间太多无奈。朋友推荐了我向数字藏品方向发展,我起初也只能尝试将作品完善,作为数字藏品与大家见面。
可起初自己也不太明白,和潮玩完全两个概念。还好有藏家的不断帮助,从2022年3月15日首发至今,超级男孩数字藏品一直为售罄状态、二级市场也很稳定于2-10倍。
我感谢藏家的支持,更感谢政府对数字藏品的大力支持。希望未来疫情结束,响应国家号召,与线下实体结合,带动实体经济尽一份薄力。
数字藏品时代也刚刚来临 ,虽说现在无良炒作导致作品良莠不齐,但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会有更多优秀设计师涌入发展。一起为疫情结束后的复苏而努力!
--陈章乐逸&吴庆轩
(陈)有一些影响吧,很多想做的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没法做了,很多想去的地方也没法去。快递停发导致把家里的二八酱(一种调料)消耗完了,没法补充。工作上的话,见客户和去印厂跟样成了问题,比较麻烦。
(吴)生活上的影响主要在出行上,出行的时间成本增加了,导致很多时候不太愿意出门,在饮食上更健康了。工作上,因为疫情冲击了委托人的计划,导致一些项目处于停滞的状态,看不到项目落地对我来说是一个焦虑,当然既来之则安之。
(陈)生活变化的话可能就是回家少了,因为疫情随时在变化,尽量不想麻烦家里人。自己本身不是强社交需求的性格,所以保持静默问题不大。
(吴)出行变得更少了,出门看展变得更少,其他的对我来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宅家的状态,一如既往的和朋友们在线上交流,当然希望疫情能够好转,期待与好朋友在线下见面。
(陈)大环境因为某些挤压一直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状态,疫情只是催化加速了这种状态的到来。计划其实还是按工作室的三个三年计划在走,耐心做东西,适度蛰伏,即使没有这场长久战,战略层面也还是这个想法,不会有什么变化。
(吴)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下,其实自身陷入过一段迷茫期,好在能够及时调整,计划和陈章的观点一样,即使没有这场疫情,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去思考,一步一脚印的去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在没有更多的商业委托的时候反而更能让我们思考我们自身该做的事情。
(陈)心态上可能督促自己再专注一点,行为上再远离社交媒体一点。落到战术执行层面的“怎样应对”已经是微操范畴了,不太能说的清楚,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吴)远离一些负面消息,因为真的太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了,通过书籍和前辈设计师的分享来调整心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过于悲观和迷惘,当然这不单单来自疫情。
--你好大海品牌设计
在疫情期间公司没有进行过裁员,反而想得到更好的人才。
疫情是个长久战,做好创作,一切都会好的,影响就是没能力的人一下子就没单子了
我们公司一成立就是所有工作线上解决,从不线下拜接任何客户
--With_town为之堂
我们团队没有裁过员,倒是因为疫情,有同事选择了离开团队,寻求更为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比如公务员。
我们团队主要的服务板块是快消,目前很多之前以线下渠道为主的客户,都开始开拓线上,甚至直接转线上渠道,线上的视觉体系和线下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还有一部分是要挤线上渠道的新创业品牌,相对大快消品牌他们都在尝试性投入,从设计需求上,他们给我们设计团队的创意发挥空间会更大。
与一些需要固定某一空间实时现场的行业相比,设计行业,尤其是我们专注快消板块的团队,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团队线上办公,配合完成项目。
只要做好时间管理,团队成员在相应的项目节点有效的完成分配的任务,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是不会受影响的。 比如去年的水灾+疫情,虽然办公室被淹,但我们没有落下任何一个项目,而且那期间做的产品,目前客户正在大卖。
前段时间封城期间我们团队也是日夜配合,完成了两个全案项目,都深受甲方的认可。但毕竟团队合作需要及时有效的沟通配合,我们虽然在疫情期间已经有了丰富的远程协作的经验,但疫情给每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希望疫情早些过去,大家都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
--黄陵野鹤
19年疫情刚起来的时候有过人员变动,今年疫情人员暂没有变动
公司在疫情期间,整体的业务逻辑都做了转型。之前传统的设计服务型的业务,基本都已经弱化。强化了文化输出,主要业务系统开始偏线上,与版权业务为主。
当然,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化。随着疫情的发展,公司团队的运营逻辑,业务逻辑,以及执行逻辑都在快速发生改变。
疫情应该是加速了设计师面对设计服务这个版块的真实认知。其实也给了设计圈一个机会。设计服务不会形成长久利益这个真相,我们一直不愿意面对。
而现在疫情赤裸裸地让我们看清楚了设计的价值并不只是在服务。其核心在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可以对接当下的新媒体的。
很多设计师开始IP化,开始数字化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疫情让设计师回归成真正的设计师。
不论是否疫情,数字化都会到来 。只不过疫情加速了这个过程。所谓线上模式,并不是指的单纯的提升设计出圈。跟多的是社会的多元化,需要设计属性的IP化,风格化,以及圈层化。有了这些基因,设计师才能更好地去提供社会价值,也能更好地去让甲方看到价值的核心,从而也不需要再被甲方虐千百遍了!
主要的变化从甲乙方被动服务的逻辑,转变成了,自我呈现,然后让甲方看到从而相互选择的逻辑。 关键词来说就是从被动服务转向互相选择。
个人觉得设计行业大的优势就是原创力,设计是个创造行业,特别符合当下新媒体的发展,也能获得新媒体的红利。
--小狼君 澜帝(天津)品牌设计
没有裁员,也不会有这样的打算。特殊时期的团队稳定性是日后重回正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若因此裁员无异于杀鸡取卵。
当下疫情对设计圈最大的影响,就是出现了严重的行业内卷。迫于生存压力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一旦内卷成为常态,对设计公司来说犹如饮鸩止渴,终会反噬。
设计最后依然会在终端落地 ,数字化的加持确实会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到影响,不过在终端的体验始终都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所以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对目标人群的定位、对品牌视觉的合理化创新,是展现设计魅力与出圈的根本。
--ARTÌDOTE主理人 黄佳琪
特殊时期开源节流和优化配置是必然的 ,但我认为公司的核心始终是人,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更加重要。毕竟疫情会过去,但人才不能仅用金钱来衡量,培养团队的默契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目前来看不会考虑通过裁员来求生存。
除了自品牌的设计内容外,往年我们接手的设计项目主要是视觉设计和包装设计,疫情三年间明显感觉客户的预算吃紧,相应设计项目会减少,往年合作的大客户也趋于保守。
以前的设计落地方式更偏线下,如企业VI、展会地推、会议礼品等,今年我们开始接触虚拟人物,或者更综合的NFT设计内容,启动了一些本来不太关心的元宇宙项目,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需求的改变,我们对未来如何做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和尝试。
相比于一些必须在现场施工,或与生产线直接挂钩的行业,设计行业还是比较灵活的,从项目沟通、设计办公、文件传输、供应商对接等环节都可以远程进行。
比如今年春节前,我们临危受命接到一个设计项目,正好疫情管控也回不去老家,线上组织设计师们就位,加班加点干到年初十完成项目,全程电子合同,电话会议,就像无接触配送一样顺利交付成果。
--知昂创意
疫情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家都开始习惯了线上沟通项目。
因为我们做产品包装设计比较多,所以从这两年接手的项目看来,大部分的品牌方对产品包装设计的需求更侧重于针对线上市场了,所以,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在做设计之前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线上分析与调研。
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对于我们倒不是很大,当然这与设计的定制化特点和轻资产运作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关系。
设计是一个需要积累沉淀的行业,所以,对于未来,我还是比较坚持长期主义,既不自乱阵脚、也不盲目乐观,守住底线、修炼内功。
--鲍佳骐
修炼自身,降低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避免盲目扩张,我们已经准备一套B方案,随时转线上办公,将疫情影响尽量降到最小
因为我们擅长的领域是餐饮行业的品牌设计,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还是挺大的,一旦疫情比较严重导致不能堂食,这对一个餐饮店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资金相对薄弱的店可能就会撑不住了。
所以我们的客户近两年会越来越注重外卖在营业额中的比重,外卖的包装设计在未来。
--米饭馆
疫情对餐饮影响巨大,我们服务的品牌数据显示,受众为年轻人居多的品类恢复快,如快餐简餐、茶饮、小吃、辣口味餐品等(前提,你撑过了封停期)。
未来几年,中低投资小面积餐饮可能为主流,传统基础微创新产品,更稳。
疫情导致流量变化,加速了线上生意,大批线下餐饮尝试线上,预制菜快手菜雨后春笋。
我们也努力尝试,2021年孵化"饭乎"煲仔饭,小有成绩,前面还有长路需努力学习探索。期待各品类餐饮友人交流,一起加油!
--拉面
我觉得疫情对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心态上的,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关注工作本身,而是会思考关于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日常核酸成为出行标配,另外就是线上工作的这种协同方式的探索。
如果单从设计取费上来说确实比疫情前少了很多,选择接受且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我认为也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因为是自由职业的关系,我会更为在意自己注意力的花费。比如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看书思考,开始学习练习瑜伽和吉他,总体来说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慢”了,比如自己会经常动手做饭,很少点外卖。会更懂得享受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疫情防范是“新 常态”,对我个人而言,会减少一些在物欲上的消费,而会把更多时间和花费的投入到自己的成长上,会有意识的去锻炼身体,几乎不去熬夜,以一种“长期”和“定投”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个人的方式的是“学生心态”,我会看一些纪录片和书籍,理解和接受“疫情”本身,不让自己过度焦虑,以比较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去工作学习,开发一些自己的新技能,让自己保持“好奇心”和一个学习的状态,我认为是自己比较理想的应对状态。
--约翰强尼
NFT?其实疫情相对来说对设计的冲击不算大。主要是甲方公司受影响多,所以项目可能会少一些,或者预算会少一些。
但疫情期间自由受限,人们对观看内容的需求更迫切。所以设计师可以更好的做自媒体来吸引粉丝,甚至会多一些破圈的机会。还有就是NFT近些年炒的很火热,如果有资源可以尝试,没资源就要小心一些。
可以完全线上完成所有的操作。线上开会,电脑设计绘制,线上反馈,线上发布。而且内容可以发布在各个平台吸引粉丝。
我其实已经都是数字化的经营吧,我倒是希望会有些线下的活动,还是要看没有新的资源能和我碰撞吧。
--趣传品牌创新
疫情对我们的客户影响很大,很多客户的事业、收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自然做任何决定都会变得更保守,更谨慎,预算也变少了。
线上模式的 艺术形式存在更多可能性,也打破了地域、风格的局限,并且可以节省很多各方面的成本,再加上一些明星、知名品牌、业内大咖的推波助澜,肯定会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趣传近年来的业务本来就会聚焦在互联网、新消费、年轻人相关的领域。我们最近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比如打破传统的乙方服务方式,深度介于整体的品牌运营,我们相信往下设计创意将会越来越重要。
今后也会继续和我们的客户一起探索一些新的模式去更好地联动线上线下。
--香蕉黑洞
这场疫情持久战,我们观察到很多公司大裁员、收缩成本、减少投资。我们一直保持稳步前行,不会盲目扩充团队,做好项目,优化团队才是我们最大的工作议题。
疫情影响下,我们接触到更多以线上为主的快消类品牌,而实体线下为主的品牌则相对减少,品牌方的投资意愿变得谨慎和收缩。
同时更多品牌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去优化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甚至迭代或创新。所以这种线上为主的情况下,其实也给了创意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这种品牌“空窗期”,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另一种机会,是更多维度的挑战。
在居家办公的实践下,你会发现设计行业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完全线上办公,有网有电脑就可以。当然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因为大部分客户还是习惯线下见面沟通,也确实会更直接,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客户的直观反应,也可以当面跟客户直接沟通讨论。
如果能突破这个传统认知的“沟通”屏障,跨越地域,其实双方可以节省更多的各方面成本,大大提高效率。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议题。
--A4设计团队
疫情期间,更多的公司开始注重线上销售传播的方式,更加注重内容价值的坚持与长线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当下主流媒体和直播推广方式去维系线下客户的粘性。同时也在积极转换变现方式,培养员工掌握不同的技能,争取做到员工品质素质优化,优胜劣汰。
疫情对于设计圈的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尤其对于服务线下的设计工作积极性会有所下降。反之,一些继续线上宣传或者授权的设计工作占比会相对提高。疫情对设计圈来说也开始促进更多维度的创作与思考。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困境,转换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将疫情带来的影响变换为正向。
客观来说,疫情对于数字化商品只是一个催化的作用,本质还是需要全民对于版权的认知提高和对其更深层次的了解才可以发挥出数字化产品的最大价值,线上模式的推广才能可以快速大范围使数字化产物出圈。
--Liang_chuhao
线下的项目减少,相反线上需求增加,传统的线下品牌也慢慢的往线上发展;同时也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逐渐适应线上的协作与沟通、反馈等。
对设计圈最大的影响,这个不知道怎么去定义,但是从我个人感受上来说,很多设计工作室或者个人正在转型,然后最直接的影响还有少了线下的展览活动和线下分享交流,相反也多了很多线上的分享活动,这点是很好的。
--喜欢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有开除人,但是不是裁人,是末尾淘汰。 建立好对内对外体系 ,不缺项目,抗风险。
线下甲方全破产,线上商机多 ,可以有机会停下来分析局势调整船头继续乘风破浪。
数字化在设计圈的影响其实被虚假放大了,版权变现的方式可以试,但是想赚大钱会被收割掉精力。
全体线上思考存量经济下怎么卷,设计在卷的条件下开发价值才是未来。
价值的真实开发和证明,努力通过更多案例曝光,混设计圈子和各路设计公司同行交流,多异业合作谋求更多机会。
实体成本低,脑力迭代快 。 不考虑数字化,精力投入看不见蓝图,推演下去商业模式风险大收益小。
--星有宏图传媒工作室
品牌公司一定要开源,因为疫情影响,很多产业举步维艰以及整体环境不好,各种甲方爸爸预算也纷纷打折,可以多渠道不要局限单一类目。未来的企业不再是以设计为主要需求,更多的要以品牌整体考虑。
整体大环境不好,我们公司现在也在积极开源,不局限单一品类,其他领域也开始涉猎。为了客户更好的生存,在不加价情况,目前我们在提供设计的前提也会积极主动的给予品牌方向的建议。
--無非®️Brand
有裁员,但是属于正常人事调整,团队调整。并未受疫情影响。 会控制支出,做好最坏的打算。
(疫情)更考验设计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一线城市会有部分设计师回流二三四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不稳定因素更大。
这个不会变,有产品,就要有包装,有包装就要有体验的物料,既实物。 除非你买的东西是虚拟的。
数字化的加持应该是未来的趋势 ,既视频与动效,还有产品摄影。 消费者拿到产品,还是直观的看到物料,并通过物料感受品牌的用心。
餐饮类的项目势头放缓了,一线城市的项目势头放缓了。 所有事情都有风险 ,对于线下门店的业务占比要控制,不然受到疫情影响,客户回款会有问题。 比如某家公司的业务,都是上海本地的餐饮客户,那么这次就肯定受到极大的影响了。
租金成本没那么高。有商业行为,就会有设计服务,有电脑就能工作。 业务来源本来将近一半都是来源于线上的设计案例展示。专业平台找专业客户。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客户会通过设计平台来直接选择想要合作的设计公司。这样双方沟通成本低。拿案例说话就完了。
如果说设计公司内部完全线上经营,我觉得不太可取,会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尤其是20人以上的公司。而且长期看,团队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等等都会被淡化。
--妙锦堂设计 仇士广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设计师的初衷,离职、加薪、创业变成日常,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各种焦虑所致,担心现在的公司养活不了自己,担心下个月还不上房贷,担心做设计师什么时候才能体面的找到心爱的人,因为设计师绝大部分都是过着紧日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尤其是平面设计师,这个时候坚守就显得难能可贵,但很多人以为坚守,就是无谓过着穷兮兮的生活。
其实,降躁才是实物的本质,因为任何事业都遵循“先长本事,后摘果子”这一规律,苹果新树的挂果期一般3年左右,慢的则4~5年,大家看到好看的苹果不一定好吃,原因就是各种技术可以让苹果的挂果提前。
所以学设计也一样,需要一定周期,人的初衷与苹果生长规律是一样的,就是需要时间。其实,疫情是把双刃剑,悲观的人负面情绪偏多,客观的人这个时候,恰好有时间静心思考实物本质。
--脑洞中枢品牌设计
在失去市场红利的加持后,中低端设计需求量断崖式下降,但高端客户的市场存量仍然可观,这也导致公司的全面高端化转型迫在眉睫,因此公司对内将增加在团队精细化管理成本,提升专业水平,对外将持续输出高品质作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信息时代,任何行业都具有更多可能性,各大交流平台和自媒体的涌现更为高水平年轻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起到为优秀作品有效赋能的作用。因此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设计公司的线上运营也会为自身打造信息时代下不可小觑的优质渠道。
收益渠道受市场形态和媒体形态的直接影响,风险与机会永远并存,需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以及敢于试错的勇气,才能探索出在各种时代背景下增加收益渠道的可能性。
化名--南音
在疫情期间,公司没有裁员的举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新IP才刚刚开始做,大家都处在探索和继续的磨合期。
当然,疫情对我们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在上海,产品、样品均寄不出去或者卡在半路,品牌和产品线都造成了影响,线下的活动也停摆。
因为疫情,我们也在积极应对,比如做一些线上活动、NFT发行等等。不过距离上海解封日期也越来越近。
--沙锋 SoFeng Design|如视设计
疫情期间我们没有裁员,但明显有运行生存的压力。为了适应疫情长久战,我们一方面扩大业务范围,另一方面降低服务收费。
这其中的案源也从原先的整案变得很零碎,不过多了很多抗议的设计需求。尽管一些设计委托很小,但了胜于无。
本次针对的这三十多家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设计类服务企业进行调研,目的是希望帮助大家能够对行业当下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让大家更全面了解目前设计市场的走向。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疫情环境,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度过这次疫情难关,尽快的让设计行业恢复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