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三维推
2022-06-02 17:25:33
阅读: 1485
爆款是流量时代下机会主义者的救命稻草吗?当一个刚做完产品VI的食养品牌找到我们要做“上市即爆款”的时候,我恰好看见笔记本息屏后那张英俊的脸庞,我忽然发现,我们正处于一个处处是“爆款”的时代:
某科技公司一年一度的发布会,在失去想象力的探寻之后,变成了一年一度喜剧大会!
某茶饮品牌每天忙着研究春夏秋冬,然后再找那边那个和这边这个联名跨界!
地球和现实世界已经不适合营销人生存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和元宇宙了!
一年一个新概念,今年出个新消费!我们看到中国消费正在分级,性价比与情价比并存,仿佛两个平行空间的人,路上遇见之后发生“你怎么这样?”“你才怎么这样?”的对话。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在变化,这是市场逐渐饱和趋势下的必然变化。营销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而当下营销人的学习边界早已跳出传统营销学范畴,而更接近一种泛经济学。
新消费必然伴随着的是新的消费需求出现,新的消费需求说明我们所面对的用户心理的触动点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简单的信息轰炸没有长期认同,而空泛的情感输出没有意义,也许回归产品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流量的价值在于流动,流向那些信息活跃地带,然后形成流量洼地!
从口头语言到文字到图片到视频,下一个流量洼地不出意外的话,是体验,能够让用户体验更多、更快、更多元内容体验的媒介将发挥更大的营销潜力。科特勒将体验排在商品、服务之后看作是营销界必须涉及的十种概念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媒介都有创作出优质内容的可能性,即使看起来已经过时,但是善于运用新兴媒介创作内容的团队自然是更具竞争力的,就像这半年来,中国比较头部的广告公司或者营销机构多多少少都启动了所谓的元宇宙营销计划。
对抗不确定最好的办法是确定!
我们一直在做不确定事,每一次提案,我们不确定客户会给出什么反馈,每一条物料出街,我们不确定受众会有什么反应。营销人是焦虑的,不管怎么粉饰,我们总是焦虑的。
我们一直寻求确定,那些喜欢讲心法的老板总是会说要“修炼内功”,就像金庸大师笔下的那种憨憨主角,外功只是辅助,只要内功深厚,也是妥妥的高手,但是,前提是你的天赋要极高(小李,他是努力型天才啊)。
就现在看来,面对疫情中国营销机构大致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拥抱虚拟技术在营销场景的落地,另一个是更关注疫情之下消费者生存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写了无数个剧本之后发现原来各种campaign在生活面前都不值一提,蔬菜什么的,该囤还是得囤!
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真的太让人着迷了!如果作为一个创意人,对虚拟世界没有好奇的话,那么还不如跳去甲方呢。
Web.3和元宇宙的初期,我觉得营销人应该是应该身先士卒的。有人希望复刻一个现实世界、有人重新虚构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有人将现实和虚构结合,这中想象力无限调动的尝试还是很不适应的。
学会在虚拟世界中表达会成为一个营销人必备的技能,不过千万不要忘了更加关注现实。这也许听起来比较矛盾,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句话,“因为稀缺,才有价值”,而这种“稀缺”是相对的。
有一句话叫作“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想要有创造性的方法,不谋全局是找不到的,即使客户的问题只是“谋一领”,而且就给了“谋一域”的钱。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光能够解决问题已经不够了,要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用户受众受内容认同、受情绪驱动,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受众的行为偏好制定相应价值内容影响用户心智。
从新消费视角思考产品的真正意义,聚焦独特功能主张;从产品文化价值中挖掘能与年消费者建立沟通的情绪点;在做营销动作之前,最好能够摸清楚品牌自己的生命节奏,不要过激也不要跟不上趟儿。
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变的,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是普遍的共鸣点。
消费者产生商品购买行为的三大动机,总结为“价值认同,生活愿景满足、社交关联分析”,“X”为功能、包装、概念等创新元素的驱动。回归本质,是对有态度、有主张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避免平台分散,聚焦具有流量洼地的媒介,尽可能地缩短链路,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产品核心价值传递基础之上,形成快速反应的流量运营能力;运用多种营销组合及数据分析,精准设计用户情绪触点。
商品是最直接的内容承载物,而内容也可以是商品。“商品内容化”和“内容商品化”是营销不再浮躁、逐渐沉淀的结果。一款产品需要有内容表达,自带故事和情绪;而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商品。
比如一家饮料品牌公司,它的每一款饮料都应该让消费者感受到它的品牌故事和当下传递的情绪;而它每一条出街的传播物料都应该具备成为品牌资产的潜力。
商品与内容相互融合,营销要做好精细化经营,关注用户价值的长效增长。商品可以为基石,内容可以为动能,二者互为依存。
内容的本质是用内容满足用户的情绪兴趣,因此内容可以是商品情绪兴趣的点燃剂。内容与商品间的联动加深,共同发力驱动品牌的增长。